Archive for 九月, 2022

30 九月, 2022

一群大叔把農村變得超好玩!焢窯收蜜、抓蟲採蓮子,歸鄉教師魏宗淇,把白河變迪士尼樂園

由 蜜蜂和木材養蜂器具/蜜蜂用具/蜜蜂工具/蜜蜂器材/蜂蜜工具行國際有限公司 Bee and Wood International Inc.

農村可以變成迪士尼樂園嗎?台南白河,就有一個人懷抱著夢想,希望把家鄉打造成農村版迪士尼。魏宗淇原本在台北一所高中任教,37歲那一年辭職歸鄉從農,他把農業轉型變成服務業,把焢窯、抓蟲、收蜂蜜設計成精采活潑的教案,將自己的童年經驗轉化為農村體驗,一年接待超過3000人次,讓農村重新充滿人氣和歡樂。

魏宗淇的「迪士尼」大夢,背後有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農民作為協力夥伴。他想像,未來農業不只是生產,除了邁向服務業還得要打團體戰,因此成立「一群農夫農業發展協會」,辦活動時相互支援,平時也一起參加展覽設攤。大家共同捲動土地的能量,把農村魅力傳播給城市民眾,並吸引年輕人回鄉,帶頭的魏宗淇也因此獲得今年的「農村領航獎」殊榮。

魏宗淇透過設計體驗活動,讓都市親子感受農村童年野趣,也成功把農業升級為教育服務業。(攝影/林吉洋)

歸鄉從農,從農事體驗課程裡找農村出路

白河有一處將軍山,因為鄰近國軍鑑測基地,傳說中有不少將官在此高升而得名。1976年生的魏宗淇在將軍山腳下成長,年輕時因體育優異而獲機會就讀文化大學體育系後又進修碩士,畢業後順利留在台北擔任教職。然而,他心心念念仍是故鄉天寬地闊的山谷農場。

2013年由於父親生病開刀,無力獨自照料十公頃農場,讓他決定舉家南遷一圓歸鄉夢。一開始,他試圖透過「小地主大佃農」擴大耕作面積,但摸索了幾年,天候不穩收入也不穩,種更多未必能提高收入。而在自家農場內,希望從友善耕作轉向有機的想法,也遭到父親極力的反對,讓他一度迷失方向。

反而是辦活動的時候,他不但更擅長也更有自信。2015年魏宗淇舉辦第一場焢窯活動,在親朋好友吆喝下,報名人數突破200人。這讓他驚嘆:「鄉下再普通不過的焢窯,竟讓都市人趨之若鶩?」加上近十年興起「食農教育」熱潮,農場的體驗活動,吸引許多都會學校跟城市親子團都打電話來洽詢。

在2016年舉辦的「柳橙季田野奧運會」,更挑戰千人焢窯烤地瓜,讓他對辦活動越來越有心得。他暗忖:「既然都市的孩子渴望親近土地,自家農場是否可以讓所有孩子有機會體驗農村經驗?」因此他轉變想法,將農場打造為食農教育場地,除了生產也把農場當成大教室,定期推出活動。

採柳丁捉蝴蝶這些農村生活童趣,成為都市家庭渴望的童年回憶。(圖片提供/將軍山農場)

農村大叔將童年野趣轉化為體驗活動

「像我這一代鄉下長大的童年,玩泥巴、釣魚、焢窯根本沒有什麼,但是對於都市人卻充滿吸引力,許多家長願意付費,讓孩子體驗摘柳丁、育苗插秧、做竹水槍,體驗農村童年的樂趣。」他沒想到,「城鄉差距」有一天居然成為農村逆襲的一大賣點。

從此,魏宗淇相信農場的價值不再只是生產,只要好好設計,農村到處充滿創意,取之不盡。他認真的把每一年每個月份依照作物跟時事來設計主題活動,例如4月為因應俄烏戰爭當月活動取名為「世界和平」,設計以「蜂火連片」用手搖取蜜,「紅色炸彈」是以番茄製作蜜漬番茄,部分收入更撥出部分捐贈烏克蘭。玩開了之後,連他小時候最討厭的事情:去柳丁樹上摘鳳蝶蛹,都可以設計成活動一部分。

「台北的孩子跟農村距離很遙遠,對什麼都充滿好奇心。」從認識農產品到種植的環境、包括自然界的生態系、教大家怎麼自己料理採收下來的東西,這些過程都可以安排成教案一部分。「鄉下的童年都是自己從生活環境裡找出好玩的事情,重點是運用想像力。」魏宗淇說,他的心法就是把自己的童年經驗找出來,把食農教育從硬梆梆的課程,變成好玩的事情。

魏宗淇懷抱豪情立志要打造一個農村版的迪士尼樂園,經年累月透過網絡召募跟口碑傳播,越來越多學校跟企業機構來洽談活動,在疫情前平均每年農場活動接待高達3000人次。但是這麼大的活動量,光是靠魏宗淇一個人不可能達成,關鍵則是他背後的一群夥伴們。

魏宗淇結合不同農友的專長,一年四季安排不同的體驗活動內容(圖片提供/將軍山農場)

「不藏步,想學活動怎麼辦就一起來」

「一場600人大型活動,至少要有15位講師群」,魏宗淇的協力夥伴,就是整個台南市的青農網絡。他形容就像過去收割時候的「相放伴」,大家依照專長分工,有人解說農事、有人帶遊戲、有人負責焢窯、也有人負責餐點。由於大家平時就常聚在一起,只要事先約好,活動前一個小時開會,也能充分把握要領,展現青農社群驚人的默契。

大家來幫忙不只是義氣相挺,更重要的是「大家也想知道,農場到底可以玩什麼?我說想學就一起進來玩。」魏宗淇說,除了工資外,大家更想獲得的是辦活動的經驗跟創意,青農夥伴一邊支援活動,一邊也在摸索,「如果是自己的農場,該怎麼玩出特色?」

魏宗淇說每個農場條件不可能完全複製,但是彼此支援合作一起辦活動,將軍山農場變成農友們觀摩與累積經驗的重要場域。為了促進青農社群的交流合作,他更成立了「一群農夫」這個協會與品牌,不管是哪裡要參展或者國道休息站有農產品擺攤設站的機會,他的原則都是「大家揪團一起玩」。

魏宗淇打造農村版迪士尼的夢想背後,有一群農夫夥伴共同支持。(攝影/林吉洋)

一群農夫,魏宗淇帶頭向前衝

吳正雄是魏宗淇中學同窗,也是留鄉的蓮農,隨著人力成本上升,以往單純種蓮子、賣蓮子利潤越來越薄,為直接銷售給末端消費者,他在鎮上開設一家前店後場的蓮花觀光農園,但是顧客上門後卻帶來新的挑戰。

「種蓮子我很厲害,但是要跟陌生人講話,坦白講一開始有困難。」憨厚的吳正雄說,「客人只問我為什麼蓮子一斤400塊這麼貴?卻不知道剝蓮子粒粒皆辛苦,我又不知道該怎麼解釋。」

吳正雄不擅言詞的困擾,從魏宗淇這裡得到解方。魏宗淇把吳正雄找去幫忙活動,訓練口條不好的吳正雄從準備器材、一路進步到台前擔任講師,現在已經可以帶著親子團學童從摘蓮蓬、取蓮子認識蓮產業。「小朋友有時候鬧脾氣也不能生氣喔,講解順序步驟要自己一步一步調整,現在已經換農會來找我辦活動了。」他臉上帶著靦腆笑容又略顯得意的說。

吳正雄說,過去大家各自農忙,缺少交流跟腦力激盪,魏宗淇回來之後扮演白河青農的「領頭羊」,平常沒事就是串門子泡茶聊天交朋友,有活動就互相支援,帶大家報名參加各種展覽跟競賽,無形中也幫助青農們累積經驗跟視野。

原本靦腆的吳正雄,透過活動累積經驗,現在更勇於向顧客介紹蓮子的產業特殊性。(攝影/林吉洋)

農場不只生產糧食,也生產親近土地的經驗

李榮宗是退休教師,也是白河文史工作者與生態倡議者,他認為魏宗淇的工作對環境永續是重要的啟發,「農場除了農產品,農地環境跟周邊的自然生態,都應該是農場經營理念的一部分。」「消費者在果園裡看到果子狸、野兔,蝴蝶、蜜蜂,很自然可以信任這裡的產品。」他說,看到友善耕作的小農在照顧這塊土地,都市人會更願意掏錢去支持本土農產品。

「這些親近土地的經驗也會轉化回饋給小農,一分地的地瓜,市場只收兩萬,但焢窯活動讓這批地瓜價值二十萬。」李榮宗認為,魏宗淇的農場不只生產糧食,也生產人與土地的情感連結,這才是更有價值的產品。

文史與生態倡議者李榮宗,認為魏宗淇的經營模式證明顧好生態環境也能幫農友賺到錢。(攝影/林吉洋)

一位長期觀察青農發展的地方農業人士佩服地說,魏宗淇不論有無經費支持,都會按年度計劃,依照各月份訂出主題、設計不同活動,持續經營客群累積知名度,無形中也在擴大白河的農業影響力。

她觀察,魏宗淇的活動力為白河帶來新的人流,特別是都會親子團。這些都市人到此體驗蓮子加工,品嘗新鮮蓮子口感跟香氣,也了解農產品的真實成本。「來過產地的消費者跟小孩,留下感情跟美好回憶會外溢到整個地方,對在地農產產生黏著度,而不再是以價格來選擇農產品。」

食農教育法帶來新契機,小農積極合作站上舞台

魏宗淇對現在剛剛起步的《食農教育法》有很大的期待,因為以往學校的校外教學或企業員工組訓都交給旅行社,這些活動大部分是跟休閒觀光農場搭配,很少有個體戶農民能夠承接人數大型活動。但如果不同區域的小農們如果能夠合作,相互搭配支援,個人農場其實有機會承接這些食農教育活動。

「很多時候大家只想種東西,卻發現東西種出來,但是賣不掉,怎麼辦?問題不只是種東西,而是該怎麼賣?要賣給誰?」他認為食農教育讓小農可以有機會連結消費者,但是要如何把活動辦得有趣,需要經驗累積。

魏宗淇意識到,小農不可能單打獨鬥存活,必須先組合起來,「但是組合起來並不是期望別人(幫忙銷售),大家需要的是團隊意識,需要合作的精神,有人扮演隊長,有人負責不同角色。」取長補短才能發揮團隊最大效用。

魏宗淇這些年來的努力,甫獲農委會水土保持局「農村領航獎」肯定,他自己給「農村領航獎」的定義,就是「有好康的鬥相報,你好、我好、大家好。」勇於扮演發動機,找大家一起來試試看。他說,「食農教育沒辦法賺大錢,但是一旦讓參與者留下美好的回憶,這些客群就會變成支持者,細水長流支持農場的產品。只要生產的東西賣得掉,農村才可能有年輕人回來。」

為了讓孩童親近土地,不少家長願意付費參與,近年農場活動收入已逐漸超越生產收入。(圖片提供/將軍山農場)
18 九月, 2022

不是只穿黃黑制服!稀奇蜜蜂「亮眼藍色毛衣」太夢幻:連翅膀都在閃耀❤️

由 蜜蜂和木材養蜂器具/蜜蜂用具/蜜蜂工具/蜜蜂器材/蜂蜜工具行國際有限公司 Bee and Wood International Inc.
  • 一般我們認知的蜜蜂顏色都是黃、黑相間,就連小時候童話故事書的插圖也都是這樣畫的,不過其實蜜蜂種類有很多,顏色當然也就不限只有黃黑色的,像是今天要介紹的蜜蜂居然就是藍色的,不要誤會牠們是不是被塗上顏料,人家天生就長這樣子!

這奇妙的藍色蜜蜂名叫「藍木蜂」(Xylocopa caerulea或Blue Carpenter Bee),屬於木蜂的一種,因其頭部、前胸、腹部還有前足腿節外側,都長著藍色的絨毛,所以就稱之為藍木蜂,而牠們不只身上顏色特別,成蜂大約2.5公分,也算是蜜蜂界的巨人,加上飛行速度很快,嗡嗡嗡地飛過去,可以想見多有氣勢

藍木蜂身上亮眼的藍色就是牠們最明顯的特徵,而且牠們的翅膀還帶著神秘的藍紫色金屬光澤,在陽光下會閃耀著美麗的炫光。此外,雌蜂和雄蜂的外表也略有不同,通常雌蜂比較時尚鮮豔,且具有毒刺,而雄蜂則體型小些,毛色較淺、呈灰藍色,也沒有毒刺。

藍木蜂在東南亞、印度及中國南方很常見,與一般蜜蜂群居在蜂巢內不同,藍木蜂更喜歡獨來獨往,牠們會鑽進樹幹中,自己建一個小窩,並且也會冬眠,迎接春天的繁衍季~而通常雌蜂會在自己的巢穴中產卵,雄蜂則沒有參與養育下一代。

想不到居然還有藍色的蜜蜂,實在太特別太前衛了~

16 九月, 2022

女王逝世要通知蜜蜂!皇家養蜂人揭習俗「違反恐釀災厄」

由 蜜蜂和木材養蜂器具/蜜蜂用具/蜜蜂工具/蜜蜂器材/蜂蜜工具行國際有限公司 Bee and Wood International Inc.

2022/09/15 08:08:00

國際中心/蔣季容報導

伊麗莎白二世逝世,享耆壽96歲。(圖/翻攝自The Royal Family臉書)

▲伊麗莎白二世逝世,享耆壽96歲。(圖/翻攝自The Royal Family臉書)

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辭世,消息一出震驚全球。而皇家養蜂人也必須告知白金漢宮與克拉倫斯府的蜜蜂這個消息,這麼做的目的,其實是為了避免災厄發生。

根據《每日郵報》報導,女王逝世的消息傳出後,79歲的皇家養蜂人查普爾(John Chapple)在蜂巢上繫上黑絲帶綁成的蝴蝶結,低聲告訴他們女主人已經過世,現在開始將由一位新的主人負責,希望蜜蜂們不要離去,繼續善待這位新主人,也就是新王查爾斯三世。

報導指出,這個儀式源自於古老的傳說,若沒有告知蜜蜂這個消息,可能會導致牠們不再生產蜂蜜、離開蜂巢,甚至死亡。作為家庭成員的蜜蜂應該要知道家庭的重大事件,尤其是有成員死亡或出生。

查普爾透露,他已經擔任15年的皇家養蜂人,在盛夏時節,他還曾照顧超過一百萬隻蜜蜂;但到了夏末,蜜蜂的數量就會下降。而目前克拉倫斯府有2個蜂箱,白金漢宮則有5個。

11 九月, 2022

路邊撿到「毛茸茸熊蜂」超黏人不走!牠整天「緊跟小姐姐」當愛寵:陪睡還陪打保齡球~

由 蜜蜂和木材養蜂器具/蜜蜂用具/蜜蜂工具/蜜蜂器材/蜂蜜工具行國際有限公司 Bee and Wood International Inc.

都說萬物皆有靈,但還真沒想過連「昆蟲」也能如此黏人!來自英國考文垂(Coventry)13歲女孩蕾西(Lacey Shillinglaw)前段時間偶然救了路邊一隻熊蜂,沒想到這熊蜂竟當下就立馬認定了蕾西,還纏著她、跟她回了家…

8月暑假時,蕾西某天和媽媽出門遛狗散步,途中就在馬路邊發現了一隻翅膀皺巴巴而無法飛的熊蜂,蕾西覺得熊蜂這樣待在路上可能不太安全,於是就輕輕將牠移到附近公園的花叢裡,結果熊蜂反而爬到蕾西身上、不肯離開,就這樣,蕾西耗了將近1小時、熊蜂還是賴著不走,於是只能先把牠帶回家了www

蕾西給這隻熊蜂取名叫貝蒂(Betty),本來打算等貝蒂的翅膀復原就野放牠,不過貝蒂在被釋放時還是沒有離開,反而整天都跟著蕾西黏著她,彷彿是蕾西的貼身寵物一般,蕾西給牠餵糖水、蜂蜜和草莓醬,白天也會帶牠到花園找花蜜吃,到了晚上貝蒂就睡在蕾西床頭櫃的一個小盒裡和她一起就寢,盒子就算沒加蓋貝蒂也沒有飛走~

貝蒂不只會陪睡,更神奇的是牠甚至還會跟著蕾西去逛商店和保齡球館~有一次蕾西和家人去打保齡球,2個半小時的時間,貝蒂就一直跟在蕾西身邊,從頭到尾都沒有離開呢!

蕾西對於自己收穫了這麼一段奇妙的友誼,既不可思議又開心~「貝蒂真的是很棒的小傢伙,我很喜歡有牠的陪伴,我以為牠會在第一天就飛走,但牠從來沒有。我喜歡牠毛茸茸的感覺。」相當享受這份特殊的友誼~有趣的是,貝蒂只親蕾西,對於蕾西的家人一概不親近哩,看來蕾西和貝蒂是真的特別有緣分呢!https://www.dailymail.co.uk/embed/video/2485315.html

7 九月, 2022

摘除瑞芳區公所蜂窩反被虎頭蜂攻擊 男遭螫傷命危送醫搶救

由 蜜蜂和木材養蜂器具/蜜蜂用具/蜜蜂工具/蜜蜂器材/蜂蜜工具行國際有限公司 Bee and Wood International Inc.

新北市瑞芳區一名年約60多歲鄭姓男子捕蜂時,頭部不慎遭蜜蜂螫傷,目前意識不清。(讀者提供/陳彩玲基隆傳真)
新北市瑞芳區一名年約60多歲鄭姓男子捕蜂時,頭部不慎遭蜜蜂螫傷,目前意識不清。

[周刊王CTWANT] 新北市瑞芳區公所7日有業者執行捕蜂任務,年約60多歲鄭姓男子擔任摘除蜂窩警戒人員,頭部不慎遭虎頭蜂螫傷,送醫時一度失去生命跡象,目前昏迷指數3,至於詳細事發原因仍待釐清。

據了解,瑞芳區公所旁有一蜂窩急需摘除,動保所通知外包公司前往清除;鄭男今日下午協同他人至現場執行任務,並擔任摘除蜂窩警戒人員,未料,疑似因未穿著防護裝備,頭部遭虎頭蜂螫傷昏迷。

新北市消防局下午2時許接獲通報,趕緊將鄭男送往長庚醫院救治,到院時已失去生命徵象,經急救恢復生命徵象,但昏迷指數只剩3分,目前於加護病房觀察中。院方懷疑,鄭男遭螫傷後,引發心肌梗塞,將評估是否放置心臟支架。

新北市瑞芳區一名年約60多歲鄭姓男子捕蜂時,頭部不慎遭蜜蜂螫傷,目前意識不清。(讀者提供/陳彩玲基隆傳真)
新北市瑞芳區一名年約60多歲鄭姓男子捕蜂時,頭部不慎遭蜜蜂螫傷,目前意識不清。